1 軸頸、軸瓦磨損的主要原因分析
本文將某廠的汽輪發電機組作為研究對象,基于此對汽輪發電機軸頸、軸瓦磨損的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根據調查與分析,汽輪發電機組軸頸、軸瓦磨損的原因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1)在汽輪發電機組之中,潤滑油母管的末端所對應的發電機轉子往往具有較大的重量,這樣一來,軸瓦就會承擔更大的負荷,這同時也對潤滑油的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從實際運行的角度來看,潤滑油的條件并不好,這主要是因為存在于末端母管及其支管中的介質在流動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較大的阻力,正是因為如此,使得對應的軸瓦供油以及潤滑油的條件都不是很好;
2)在汽輪發電機組的潤滑油系統之中,存在著兩個較為突出的問題:首先,末端母管以及供油的支管的沿程阻力相對較大;其次,末端母管以及供油支管內的流量存在著分布不均的現象。正是這兩個問題,促使末端管道油循環沖洗的效果并不好,進而使得軸頸、軸瓦出現磨損現象;
3)對于管道的末端而言,它十分容易將一些雜物沉積起來,例如存在于潤滑油中的細小顆粒等。而對于管道末端所對應的軸瓦,由于其潤滑條件相對較差,在其油管之中十分容易將一些雜物積存起來,這樣一來,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磨損的幾率。
2 保證油系統的清潔度
2.1 優化油管道的布置方式
一般情況下,對于大型的汽輪發電機組而言,它所采用的管道基本都是套裝油管道,這些套裝油管道設計與制造都是由相關的汽輪機廠進行負責,而在目前狀況下,為了對套裝油管道的制造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簡化,同時也是為了對套裝油管的內部布置提供方便,負責制造與設計的汽輪機廠往往采用直線式的布局,即從機頭到發電機的方向進行一定程度的布置。而這種方式存在較大的隱患,往往會對油系統的有效清潔以及流量的合理分配造成不良的影響,進而導致軸頸、軸瓦發生一定程度的磨損。針對這一情況,應該對油管道的布置方式進行有效優化,三通布置方式較為適宜,通過采用三通布置方式能夠對機組調端、電端的各軸瓦供油的壓力、流量分配的均衡性進行有效的保證。
2.2 油箱與油管道的控制
首先在油管的對接縫之中,往往十分容易沉積一些雜物,這些雜物的存在對油循環的沖洗效果造成了最為直接的影響,這些雜物如果進入到系統之中,就會使得相關的設備發生一定程度的損傷,針對這種情況,相關的制造廠商應該進一步對油管的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做好相關的制造監督工作。為了對油系統的清潔度進行保證,需要優化選擇油管道的材質,建議采用Cil8NigTi不銹鋼材質,通過提高油管道的材質等級是確保油系統清潔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主油箱的嚴密性也十分重要,因為當汽輪發電機組在運行過程之中,它都是處于一個微負壓的狀態,因此,為了防止粉塵的污染,需要對箱體的嚴密性進行有效保證。
2.3 有效控制設備回裝過程
在對相關說設備進行安裝的過程之中,往往會出現人為污染的狀況,一旦對軸瓦的內部造成二次污染,就會促使軸瓦軸頸出現磨損現象。目前狀況下,對于現有油的檢測都是檢測油顆粒度,但是這種檢測方法不具有代表性與普遍性,因為僅僅是對抽樣所取得的樣品檢測難以對系統中的清潔程度進行有效的體現,然而在實際過程之中,基本上所有機組在通過運行后軸瓦與軸頸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損傷。針對這種情況,要想對潤滑油的清潔度進行有效的保證,不僅需要做好濾油工作,同時還應該在對相關設備進行安裝的過程之中做好相應的設備清潔工作。對于設備與管路而言,在對其安裝之間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清掃,這主要是因為油系統對汽輪發電機組能夠造成較大的安全影響。除此之外,還需要對相關的設備進行一定程度的解體檢查?傊挥袑υO備的回裝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夠油系統的清潔度進行一定程度的保證,進而降低軸瓦軸頸的磨損幾率。
3 規范油循環作業方法
在進行油循環作業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遵循正確的潤滑油沖洗步驟,具體如下:
1)對油凈化系統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沖洗;
2)主機潤滑油系統的清洗,在清洗的過程之中,對大流量裝置進行一定程度的使用,并在此基礎之上對潤滑油進行相應的升溫處理,一般情況下,將溫度控制在30℃~75℃的范圍之內較為適宜;
3)在對主油箱回油濾網進行清洗時,需要對清洗的頻率進行控制,一般都是每隔三小時或者四小時進行一次清理,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因為雜質過多而阻塞濾網的現象;
4)通過對主油箱排油煙風機進行應用,并將油霧排出;
5)在對主油箱清理過程當中,需要對濾網外的雜質情況進行參考,并在此基礎之上確定清理頻率;
6)最后是主機頂軸有系統的有效清洗與循環。